当前位置: 好句子网 > 感人故事> 母爱故事> 详情页

母亲的手作文

时间: 2023-08-05 15:15:44来源:好句子网
  

母亲的手作文篇1

岁月就是这么凌厉又不动声色,洗尽铅华,让我明白,一切终将黯淡,唯有被母亲那双充满爱的双手镀过金的日子,在岁月的深谷里熠熠闪烁。

每天早晨睁开惺忪的双眼,我便能闻到饭菜的香味。上了初中以后,我每天早上六点起床,六点半就要出门,而母亲因为要为我准备早餐,便比我起得还要早一些。这样,我每天早晨便可以吃到丰盛的早餐,而且食物的温度刚刚好,不会因为太烫而无法入口或是因为太凉而损伤了肠胃。

一天早晨,我五点半就醒了,看到厨房中透出一丝温柔的灯光,便知道那一定是妈妈在忙碌了。我推开门,走进厨房,看见妈妈的手,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,她的手上开始有一些小斑点,手也变得消瘦暗黄起来。锅里的水沸腾了,妈妈迅速地从塑料袋中取出面片,又迅速地下锅,然后一只手按住菜板上的菜,另一只手握着刀不停地切着,那声音极富节奏感,一下一下撞进我的心里。等面片煮好,妈妈把面盛到一只瓷碗里,把那只碗放到窗户旁,窗子打开了约两指宽的一条缝,碗里的热气往外冒,她用勺子在碗中不停地搅动着。这时已是冬季,寒风呼呼地从窗缝中灌进来,妈妈的身体随着冷风而颤抖。我赶紧上前想要帮她,妈妈却说:“你去看看书包收拾好没,赶紧去洗脸,饭好了赶紧吃,上学别迟到了。”这时我的面颊上已悄然挂着两道莹莹的泪水。我的母亲总是为自己想得很少,为我想得很多,她的手为了我而日益苍老,这就是爱的最好见证。

母亲对我来说永远都是伟大的,在我失意、忧伤甚至绝望的时候,她总能用那双充满爱的手把我带上一条风雨无阻的人生之船。

母亲的手作文篇2

在我还是稚童的时候,母亲总是牵着我到处走。走过了童年的笑脸,走过了少年的青涩。记忆中那双大手很温暖,也很柔软,却不知道何时早已经变了一个样。

想起每个炎炎夏日的夜里,我总是热得睡不着觉,在床上翻来覆去。是母亲那双手抓着一把大蒲扇给我扇风,就是为了让我在凉凉的风里睡过去。到现在,我似乎还能够感受到那双带暖意的手抚过我的后背,所以我很快就进入睡眠状态。

然而,之后的我,一直都在异地求学。由于离开母亲太久,自己对母亲的想念日益剧增。于是,我决定回家探望母亲。

当我再一次回到家中,握住了母亲的那双手,却发现它们不再柔嫩和白皙,却依旧温暖。我莫名觉得鼻子一酸,母亲劳年在地里干活,双手变得很粗糙和黝黑。

母亲是如此的爱我,以前的我却觉得她爱我是理所当然的,并不懂得回报她对我的爱。所以,从现在开始,我将会以最好的成绩回馈母亲,平时还要多抽点时间出来,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。

未来,我仍然要牵着母亲的手,一直走下去……

母亲的手作文篇3

人世间有些人有些事,在你的记忆中不知不觉地被时间风化了,可有些情景随着时间地推移,愈来愈明朗,愈来愈强烈,以至于让你心潮起伏,寝食难安。我忘不了母亲的手。

记得寒假的一天晚上,百无聊赖的我想玩玩电脑游戏,谁知一开机,便知电脑被陌生的密码锁定。我有些恼羞成怒,只好皱着眉头向母亲走去,母亲正蹲在洗衣盆边洗衣,我嗫嚅着:“电脑密码是什么?”母亲弯腰起身,涨红的脸上满是汗珠,一绺刘海卷曲地粘贴在额头上,只是抬头扫了我一眼,什么也没说,又蹲下忙着洗衣。

我呆呆地站在一旁,听着哗哗的水声,看着母亲有气无力的样子,盯着母亲的手出神:这双手,蜡黄蜡黄的,仿佛戴着一双黄色的皮手套,怎么洗也洗不白。这双手虽说算不上是瘦骨嶙峋,但长长的指头没有丝毫的肉感,手背上的青筋也是清晰可见了。偶尔触碰到母亲的手,我总感觉有些扎手:她的手掌和指节处起了不少老茧。

跟她闹只会让她发火,于是我搬了张凳子坐在她旁边,等她洗完衣服。她好像我不在她身边,只顾使劲地搓着衣服。随着“唰唰”的洗衣声,她整个人都在晃动。双手青筋暴起,仿佛两只有力的金刚爪。忽然又见她把一件衬衫提起,在灯光下眯着眼睛瞧了瞧,接着把衬衫的一角按进水里,再拿起来用双手来回地搓着。当看到衣领上顽固的污渍时,母亲不得不又加两滴洗衣液,更加用力地一遍又一遍刷洗。

“唉!”母亲显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样子,接下来就是给衣服过水。桶里的水还没满,母亲把盆里的衣服全扔下去,甩甩手,直往手上哈气——大概是水太冻了,母亲的手有点不那么利索。这时,我的懊恼已抛到九霄云外,想到妈妈在家里这么辛苦,真应该做做妈妈的帮手,我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。

“妈,我来做你的下手吧。”我站起来,跃跃欲试地挽起衣袖。

“不用,不用。”妈妈在围裙上擦了擦水淋淋的手,一把把我推开,我才注意到母亲的手:一双冻得发白的手,看不出有丝毫的血色,左手大拇指与食指的连接处有一条浸泡得发腐的裂口。我心里一阵难过,忙去药箱找芦荟胶。

我翻着药箱,脑海里无法平静:为什么母亲的手布满老茧、青筋,失去了润泽,仿佛永远戴着一双腊黄色的“手套”?是啊,这双手买菜、煮饭、洗碗、洗衣服、拖地扫地、抹台凳抹门窗、缝补衣被,这双手做庄稼、种蔬菜、养鸡鸭、干零工,这双手晴天为我遮阳、雨天为我撑伞,给我温暖和安全。与母亲的操劳比起来,我平日“主动”做的家务真是微不足道,我深深地感到愧疚和不安。

我来到卫生间,母亲正在给衣服过水,她把衣服提起来又浸下去,那双白里透红的手时隐时现。我上前抓住母亲的手,用我的衣袖把水擦干,一圈又一圈地缠上胶布,再次打量着妈妈的手:一双薄薄的纤细的手,已经没有了弹性,似乎除了几条青筋就是一张黄黄的表皮,手背上的皮肤及其松弛,用力一推,就形成波浪似的折痕。我心里非常难过:这双手,满载着生活的艰辛;这双手,深藏着家庭的责任;这双手,流淌着对我的厚爱。

我无法注视母亲那双蜡黄色的、青筋暴露又布满老茧的手,背转身来,泪水已模糊了我的眼睛。

母亲的手作文篇4

“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,爬满了蚤。”女诗人将曲折的一生浓缩为片言丝语,在繁富精致中暗透着死亡的气息。这应该就是生命和死亡的对峙吧。

生命何其精彩,何其辉煌,而死亡却并不因其精彩,因其辉煌而却步,它极有节律地前进,直至侵噬生命的全部。而后又开始了新的生与死的轮回。在这往复的过程中,截取一瞬间的景象,没有开始,没有结束,然而我们凝神看它时,过去发生的,现在进行的,将来出现的却都在眼前了。好的比喻,应该比它自身的文字更辽远,更广阔。

初看这句话时,正值心路历程中满布阴霾的一段,仿佛心灵深处的某个机关被拨动,紧锁多日的愤怒、压抑早已溶作无奈,汹涌而出,连舌尖上都是涩涩的苦味,不禁为张爱玲的绝世才华所倾倒。也许,我们都有过想飞的年龄却折断翅膀的经历,或者她的要求更低,而生活却拒绝满足。但是,只有张爱玲的敏感和纤细,才能创造这样的比喻。而远年的我读来,是如此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无奈和悲凉。

当我跌跌撞撞地走过那段阴霾,从疼痛中学会了成长,我又想起了那个比喻。那略带冷漠的、置身事外的口吻如凉水一般为因年轻而时常发热的心降温:美丽的愿望不一定会实现,现实之中总有失败,当你的心中升起一个愿望,务必留足够的空间给相应的失败。好的比喻,绝不是密室中的一幅名画,长年维持着同样的面孔;它应该是人生路上一处风景,随着你脚步的移动,展现出不同的姿态,完善人生的美。

一个偶然的机会,一位长者和我谈起了这个比喻。他耐心地听了我的评价,而后语重心长地说:“一尘不染的长袍并不美,缺少了生活的气息。爬满了蚤的长袍,固然悲凉,却有蕴味。回首人生,遗憾与成功都是一种美,少了遗憾,成功便不为成功了。你要爱生活,就要爱生活的全部,否则就无法领悟生活的真谛了。”一旁看电视的叔叔猛然插言道:“年轻人该有锐气,拿起杀虫剂,管它蚊虫跳蚤!生命设置的挑战,应当勇敢迎战!”我的心里拂过了几股清新的风。

好的比喻,应该如魔镜一样,在众人心中投下万千各异的形象。“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,爬满了蚤。”

母亲的手作文篇5

在我嗷嗷待哺时,是母亲那强有力的双手将我揽入温暖的怀中,吮饮着世界上最甘甜的乳汁。

在我咿咿学语时,母亲那充满智慧的双手带我走进有声的世界里,使我在指指点点,比比划划中见识多彩的实物,认识初学的语言文字。

母亲的手是灵巧的,虽然现在年纪较大,身体大不如从前,可打下牢固基础的她,拿起针线还是丝毫不减当年,无论是家里的被褥、枕巾、还是身上穿着的衣服、裤子、袜子,哪有窟窿母亲的手就会移到哪,只见母亲的手带着尖尖的钢针引着五彩的丝线上下飞舞一阵儿,那些“补丁”将会被打回原形,那些物口马上恢复原状,毫不逊色于先前。

凛凛寒冬,北风呼呼,天黑时分,母亲会早早躺在床上,半坐着再盖上被子,辛勤能干的双手仍在不停闲捣鼓着生活上那点儿“芝麻琐事”,直到被暖床温时,才督促我快快上床睡觉,生怕误了明天的学业大事;炎炎夏日,蚊飞虫跃,搅得人心神不安,难以入眠,忽觉一阵清风爽,原来又是母亲倚在床边,手里拿着蒲扇,为我驱走酷暑赶跑蚊虫。

让世间最普通的母爱变得伟大神圣,让天下的儿女感到骄傲自豪,让所有的家庭变得温馨、幸福、美满。

母亲的手作文篇6

雷锋,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,他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。雷锋的特点便是乐于助人,有句话说得好,“雷锋出差一千里,好事做了一火车”,这种超优的精神品质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。

他的生命虽然短暂,只活了23岁,雷锋1962年去世。虽然他只拥有如此短暂的生命旅程,但他这一生荣誉众多。他曾3次被评为“先进工作者”,18次被评为“红旗手”,5次被评为“标兵”,还荣获“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”称号。在部队里,他记二等功一次,三等功三次,频受嘉奖。这么多荣誉,而雷锋却一点儿也不骄傲,十分谦虚。

雷锋有句名言: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,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。这是他乐于助人、不计回报的最好证明。雷锋去世后,毛主席曾三次为他题词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,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。

雷锋已离我们远去了,但是他的精神永世长存,3月5日是“学雷锋日”,如今社会上,也有无数个“活雷锋”,也像他一样无私奉献着,不求回报,我们要向他们学习,向雷锋精神学习!